高层论坛2025 | 全球对话与共同发展的新里程碑

发表时间:2025-03-26 16:35


01

全球治理的“东方之窗”

作为中国最高规格的国际经济对话平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hina Development Forum, CDF)自2000年创办以来,始终秉持“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成为连接中国政策制定者、全球商界领袖与学术精英的桥梁。2025年适逢论坛25周年,又恰逢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衔接的关键节点,本届年会以“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为主题,于3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再次汇聚全球750余位政商学界领袖,为全球经济复苏与治理贡献智慧。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将“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并提出“扩大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国际合作”三大行动纲领。新开发银行行长迪尔玛·罗塞芙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而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神田真人则呼吁各国以合作应对不确定性。


02

历史回眸:论坛25年发展轨迹

初创期(2000-2010年): 融入全球化的“破冰之旅”

在21世纪初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背景下,论坛应运而生。早期议题聚焦于“中国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旨在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改革开放路径。例如,2005年论坛以“可持续增长与全球化责任”为主题,首次将绿色发展纳入议程,呼应《京都议定书》的全球气候治理框架。


成长期(2011-2020年):危机应对与多边合作深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论坛议题转向“全球经济再平衡” “结构性改革”等。2016年,论坛提出“新常态下的增长动能”,系统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逻辑;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初现,当年论坛增设“全球产业链调整与中美关系”闭门会议,成为跨国企业研判政策风向的重要窗口。


转型期(2021年至今):后疫情时代的秩序重构

新冠疫情与地缘冲突叠加下,论坛功能进一步升级。2023年聚焦“疫后复苏与绿色转型”,首次发布《碳中和产业链合作路线图》;2024年则以“数字革命与包容性增长”为核心,推动人工智能伦理与数据跨境流动规则讨论。25年来,论坛从单向政策宣介转向双向思想碰撞,议题覆盖从宏观经济到前沿科技,见证了中国从“学习者”到“贡献者”的角色转变。


03

2025年年会全景:新动能释放与全球治理突破

主题解读:三大动能驱动增长

本届年会主题“全面释放发展动能”直指当前全球经济疲软的核心矛盾——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具体而言:

➦制度动能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如要素市场化配置、国资国企改革等;

➦创新动能以人工智能、绿色科技引领新质生产力,推动全要素生产率跃升;

➦ 开放动能: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对冲“去全球化”风险。


参会阵容:跨国企业的“信心投票”

本届论坛外方参会规模创历史新高,86家跨国企业中,美国企业占比31%(27家),欧洲企业占比33%(28家),首次参会企业达17家,包括博枫、天丝等新兴领域巨头。值得关注的现象包括:

➦科技企业深度参与:苹果CEO库克、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等首次集体亮相,释放对中国创新生态的认可;

➦产业链“本土化”升级:宝马、博世等企业宣布与中国供应链联合研发智能驾驶技术,凸显“在中国,为全球”战略;

➦ESG投资加码:沙特阿美、力拓等能源巨头与生态环境部探讨碳中和路径,承诺在华新增绿色投资超百亿美元。


核心议题:直击全球发展痛点

为期两天的议程设置12场专题研讨会与6场闭门会议,聚焦四大维度:


(1)宏观经济与政策协调

➦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奈杰尔·克拉克指出,全球债务规模已达GDP的356%,地缘冲突加剧金融脆弱性。

➦中国方案: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提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结构性财政工具”组合拳,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中央财经委韩文秀披露,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70万亿元,占GDP比重43.9%,成为增长主引擎。


(2)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技术突破:西门子CEO博乐仁认为,中国在5G、量子计算等领域已形成“创新—产业—市场”闭环生态。国家数据局宣布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人工智能大模型数量超100个,覆盖医疗、制造全场景。

➦伦理规制:北京市政府透露正制定《人工智能伦理指南》,推动技术向善。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呼吁建立全球AI治理联盟,防止技术垄断。


(3)绿色低碳转型

➦产业实践:生态环境部与沙特阿美达成协议,共建碳捕集与封存(CCUS)示范项目;德国巴斯夫宣布在华新建零碳化工基地。

➦金融支持:新开发银行(NDB)在上海设立气候投融资中心,首期规模50亿美元,重点支持“一带一路”绿色基建。


(4)制度型开放与全球治理

➦规则对接:商务部宣布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金融领域允许外资独资设立证券公司,互联网医疗外资持股上限提高至70%。

➦产业链韧性:亚洲协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电动汽车、光伏等产业链的全球份额超60%,东南亚仅承接部分加工环节。


04

历史贡献与未来展望

论坛的全球价值:从“北京共识”到行动网络

25年来,论坛推动多项国际合作落地:

➦政策协调: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论坛向国际资本宣介,促成亚投行首批项目融资;

➦技术标准:2020年论坛发起“数字丝绸之路标准联盟”,统一跨境电商、数据安全等规则;

➦危机应对: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论坛设立能源安全工作组,协调中欧天然气供应链。


挑战与突破方向

尽管成就显著,论坛仍需应对三重挑战:

➦地缘政治干扰: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导致部分企业参会受限;

➦规则执行落差:外资准入政策与地方实操存在“玻璃门”现象;

➦全球公共品供给不足:气候变化、债务危机等议题需更强制度约束。


对此,2025年年会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行动计划》,明确八大优先领域:


(1)建立多边气候融资机制;

(2)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基础设施;

(3)完善全球公共卫生监测网络;

(4)推动WTO电子商务规则谈判;

(5)设立新兴市场债务重组基金;

(6)制定人工智能伦理全球公约;

(7)强化粮食能源供应链预警体系;

(8)共建绿色技术转让平台。


05

结语:东方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2000年朱镕基总理“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初心,到2025年李强总理“以中国动能激活全球增长”的承诺,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始终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温度计”与“风向标”。在单边主义抬头、技术革命重塑竞争格局的今天,论坛的价值不仅在于凝聚共识,更在于将共识转化为行动——无论是苹果与小米共建AI开源社区,还是新开发银行的气候投融资试验,都在证明“对话”与“合作”仍是人类发展的最优解。

正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所言:“中国的发展叙事已从‘追赶者’升维为‘引领者’,而引领者的责任是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品。’’ 当钓鱼台国宾馆的讨论声渐渐散去,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让这些智慧结晶跨越山海,成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分享到:
共建/共创/共赢/共享
电话:(023) 67746831
邮箱:huaxiajinlinziben@jinlintouzi.cn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庆云路 IFS 国金中心 T3 栋 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