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新战略:东数西算工程意义


定义:何谓“东数西算”

   “数”指数据。在数据时代,数据的使用按使用频率可分为冷数据、温数据、热数据。热数据指使用频率高,对时延要求高的数据,多用于需精密操作的行业如医疗、高频交易、工业制造等;冷数据指使用频率低的数据,多为离线存储、灾备数据;温数据同样使用频繁,但对于时延要求低,如人工智能的模型训练。

   “算”是算力。近年来,全社会数据总量呈爆发式增长,我国数据增量年均增速超过30%,算力设施的建设也将持续高速增长,而东西部算力资源差距不断拉大。 “东数西算” 即将东部海量数据,通过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络输送到西部,解决对东西部对数据处理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问题,绝大部分的温数据、冷数据储存及相应处理需求均可转移至西部。


原因:“东数”为何要“西算”

随着东西部算力资源差距不断拉大,影响我国区域发展、产业发展、能源发展,乃至全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均衡发展,因此推动“东数西算”是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必然要求

我国目前算力网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算力主要需求方互联网企业、云计算企业多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东部地区,导致现有数据中心布局呈东多西少的特点,而东部受土地、电力、能耗等资源制约,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已难以为继“东数西算”的出发点在于国内资源供给的不平衡,希望通过跨越地理维度来解决资源分配问题,进而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2)是加快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由消费互联网向面向企业级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发展,全球主要科技公司纷纷转向ToB业务寻求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空间。而产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则需要有坚实的数字底座,面向企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其建设更为复杂,涉及技术范围更广、互联互通的要求更高、低成本需求更强,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完全依托市场化运作,难以保障有序投资和资源高效利用。因此国家推动“东数西算”,实现资源的有效调控是非常必要的。

3)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

我国已经制定了“双碳”发展目标。总体来看,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占能源领域碳排放一半左右,电力系统碳减排是能源领域碳减排的重中之重。作为高耗能的数据中心,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2000公里长距离输电的损耗是6%左右,根据电监会《2010年度电价执行及电费结算情况通报》,全国平均的输配电成本占电力成本的30%以上。国内电力资源分布不均,可以说是催生“东数西算”工程的直接诱因。


原因:算力西迁土地和电力成本优势明显

中西部地区土地和电力成本优势显著:东部一线核心城市(北上广深)工业用地成交楼面均价显著高于中西部算力枢纽地区城市(呼和浩特、兰州、成都、银川、贵阳)。东部一线核心城市(北上广深)月工商业用户电价也显著高于中西部算力枢纽地区省市(蒙西、蒙东、四川、宁夏、贵州、甘肃)。


“东数西算”的战略意义

从战略意义上看,“东数西算”通过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优化供需、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实现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促进绿色发展,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四大核心目的。

提升国家算力水平通过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布局,扩大算力实施规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促进绿色发展加强数据中心与集群的西部布局,借助可再生资源和气候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与低碳发展等方式,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东数西算”是东西部资源协同的典型案例,能够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借助资源发挥技术优势,提升西部大开发效率,实现区域共繁荣。

扩大有效投资数据中心涉及多产业协同,具有较大投资规模,建立枢纽与集群的集约化措施能够有效带动产业上下游整合,扩大产业上下游有效投资。


对比:“东数西算” 数字经济时代的“南水北调”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各种资源分布不均衡,包括水利、电力、天然气等。“东数西算”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相似,解决的是从资源与应用分布不匹配的问题。算力是继热力、电力之后新的关键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共建/共创/共赢/共享
电话:(023) 67746831
邮箱:huaxiajinlinziben@jinlintouzi.cn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庆云路 IFS 国金中心 T3 栋 13-06